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8的文章

魯小日和看電影:《樂活俱樂部 (MEGANE) 》,微甜的寫意與清新

圖片
莫名在這部電影這篇文章停下,中斷了許久。是「樂活」啊! 是自己很欣賞的生活方式與電影主題呀⋯⋯。想是有這麼一天,覺得眼前的魯蛇日子會有無以為繼的一刻,與片中彷彿已了然於心的有底氣樂活一比,心裡搗鼓了一番,也就什麼都擱下了。 也許人總會預支未來的憂慮,過頭了就會忘記享受眼前的生活。 兩個月後的現在,重新再播起DVD,對於開頭不久女主角剛到達小島民宿大口灌下的那杯冰開水,有了些許感觸 。 和煦陽光下, 走在潔白細緻的沙灘上。 碧色大海 在眼前展開 ,片刻心靜。拖著與周遭氛圍有些不相融的大行李箱,她造訪了南國小島。看來不甚熱衷於民宿生意的老闆稱讚她「有來到這裡的才華」。一開始是適應不良甚而抗拒的:自己旅行的節奏受到打擾,睡眠、用餐、謝謝體操、奇妙的人、自成一格的生活步調 、似乎沒有必去的觀光景點⋯⋯ 。經過海邊的刨冰小屋總拒絕品嚐的女主角想必對此地所有的一切都充滿疑問 。 無法「享受樂活」的她拒絕了美味的早餐與據說可以避開一天災厄的梅子,到了小島彼端的另一間民宿,希望可以轉換心情 。但只消片刻發現苗頭不對的她再次拖著行李箱走回路上,行囊顯得越發沈重起來 。疲累的她驚訝地看著遠方腳踏車緩緩接近,只得拋下行李箱,在後座一路無語再次回到最初的地方 。 一夜好眠後很多事開始轉變,她開始習慣並融入這裡的生活步調 。圍坐一桌享用早餐吃顆梅子以及坐在海邊聽著海潮聲打毛線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 原因為何不重要,五個性格各異的人在這裡相遇,有人已在此生根 、 有人每年初春到來 、有人剛開始截然不同的人生體驗 。因此海濱小木屋的紅豆刨冰 、早晨的 謝謝體操 、 下黑白棋 、彈曼陀鈴 、喝啤酒看海 、釣魚 、 在民宿寬敞的開放廚房大啖龍蝦(當然,要喝啤酒),緩緩沈醉在春天的海灘微風輕撫裡; 因此如同民宿主人說的,這裡聚集了擅長享受樂活的人 。當問及享受樂活的技巧,「懷念遙遠的事物,細細地想著某人」這樣的答案想來是自身獨有的體會 。只是「靜靜的等待時光流逝吧⋯⋯」多麼奢侈的幸福。 究竟是與生俱來的樂活天賦抑或是曾在繁忙的城市迷失自我而後因緣際會落腳此地,沒有答案 。雖說是個可以靜心的避世之地,同樣有人留下有人離開 。櫻花太太的刨冰則是所有人求得一段靜謐與海天共處時光的寶物, 簡單的紅豆冰卻讓所有坐下品味的人帶著滿足離開,不愛吃冰的女主角最後驚豔於手中的這碗冰,五人同框看海吃冰的情

魯小日和看電影:《姐姐的私廚》,忠於自己的食也慾也

圖片
細細品嚐眼前的美 味,沈澱。起身,誠實的面對自己 。 趕最後一日的末場電影,需要緣份⋯,不,只需要點開預告後的義無反顧 。倒不是必看,人人都懂的,有時候躁動的心情可以在一部小品電影中靜靜反轉 ,獲得些許 撫慰 。 《姐姐的私廚》是一部女性電影嗎?也許是吧。網路上眾多文章與片單,鼓勵我們身為女性應該要 「 時刻努力 成為更好的自己」以及「勇敢無懼的找到自己的舞台發光發熱」。這年頭連 當根廢柴都要具備強大抗壓力,沒有白吃的午餐 。幸好 《姐姐的私廚》不夾帶太多教條,料理上桌了,生活中的幸福與辛苦隨著佳餚美酒暖暖下肚,親密關係與感情之間的交織流轉,也在每一口咀嚼中越顯滋味 。 故事於二手書店「冬青之家」的晚餐聚會展開,擅長烹製可口家常料理的店長邀來友人們一同大快朵頤。年齡、背景 、價值觀 各異的她們大啖美味同時分享生活中的愛與慾,葷素不拘 。前庭 的冬青樹及後院一口枯井貫穿全片,而這晚是個月圓之夜。各色美食不僅串接起劇中8個女性的生活酸甜苦辣,更細緻的擔負起揉合食慾、性慾、愛慾等各種人生況味的角色 。如同店長所言:『 據說人們在享受美食和美好性愛時,最能遠離塵世煩憂,但性愛無法獨行,吃飯卻隨時都行。』因此別懶惰,為自己下廚吧 。好不好入口自己最清楚,美食與情愛皆然 。 每個人 面對情感與慾望各有自己的個性與哲學, 想來複雜,若能真誠的面對自己,再簡單不過 。 鹽烤金黃雞翅、番茄白木耳炒蛋 、酒香小饅頭 、 馬鈴薯燉肉 、醋漬甜菜根 、豬肉味增湯 、 餛飩湯 ⋯⋯,數道家常料理在電影中隨著劇情推展呈上 。精巧 美食的畫面 反而多來自因緣際會認識的男子 , 廚藝了得又 精於魚肉料理的他以法式嫩煎魚排、片魚肉涮涮鍋等直接的美味衝擊了心如止水的她內心深處, 戛然而止的情緣暫時被收入了裝有厚蛋燒 、蔬菜 、牛肉 、大蝦 、飯糰, 令人食指大動的便當盒中;專挑小鮮肉的豪放 料亭老闆娘 ,對走過身邊正哭泣著的外籍女子,溫柔地張開友誼的臂膀 ;婚前說過不在意微波食品的丈夫卻以此為藉口外遇提出離婚,外籍妻子從只會加熱冷凍披薩到在料亭學會烹飪,與丈夫是否複合沒有解答,那小碟中的青花菜佐柴魚滋味卻令人心生嚮往 。 被男友求婚的她卻眉頭深鎖,這段形同「穿著衣服泡在溫水中」的戀情未能被男友的體貼挽救;她享受被需要的感覺,找上門的卻多是一夜情,只會做絞肉料理的她決心要像塊厚實

魯小日和看電影:《美味情書 (the Lunchbox) 》,有時候搭錯車也會到對站

圖片
不能確定「要抓住男人的心先抓住他的胃」有幾分道理,畢竟這話讓人思考人生究竟能不能拼命抓住任何東西。話題回到工作日的午餐就單純許多, 手邊的工作告一段落,若是有份自家製的午餐等著作陪,午休便是愉悅的中場小憩 。幾年前看了 《美味情書》後,對於在印度孟買已逾百年以上歷史的 達巴瓦拉(Dabbawalla) 工作者及其提供的送餐服務印象深刻。不同於時下風行的Uber Eats等訂餐App,沒有高科技應用程式支持、靠火車和板車及自行車和雙腳送餐 、僅來回收送自家製午餐到公司或學校的達巴瓦拉(即:送便當的人)每天送出近20萬份午餐 。準確無比且 6百萬次運送僅出錯1次的餐盒 誤遞 是 《美味情書》的緣起,沒有華服美衣與鮮花紅酒的堆疊,仍譜出動人篇章 。 伊拉為丈夫精心烹煮了午餐,為了挽回日漸疏遠的丈夫的心而做的餐盒卻被誤送至佛南德斯的桌上。佛南德斯在政府部門工作了35年,即將退休的他自喪妻後即過著封閉單調的生活 。這天佛南德斯驚艷於午餐的美味,將食物一掃而空的他第二天訝異的看著附在餐盒中的紙條,原來他吃的是別人的愛妻便當。伊拉與佛南德斯開始了每日的午餐通信,字句中透露著無奈與寂寞的伊拉雖有一雙巧手,心靈卻無所寄託,而心無波瀾的佛南德斯在回信中開導著年輕的伊拉,漸漸的午餐美食與分享生活點滴的書信往返成為兩人彼此的心靈支柱 。伊拉發現丈夫外遇,心神無主的她沒有勇氣攤牌,萌生帶著女兒離開的念頭 。兩人最終是否見面?這一段緣份又將引領彼此行至何處 ? 「要是沒人能傾吐,很多事就會忘記」 不同於寶萊塢聞歌起舞的熱鬧, 《美味情書》藉有百年傳統的達巴瓦拉一次送餐錯誤牽起伊拉與佛南德斯的書信情緣,電影也道出故事中其他人們的生活面貌 : 便宜又精準的送餐服務讓許多白領上班族可以日日享受到家常美味,但中午也有許多人僅以兩根香蕉果腹 ;伊拉常邊做菜邊與樓上的阿姨聊天,只聞其聲的阿姨有一個臥病在床10數年、目不轉睛盯著風扇的丈夫 ;預備接替佛南德斯職位的謝克雖然捅出婁子靠佛南德斯收拾,活潑熱情的他卻也是佛南德斯獨來獨往的生活中唯一的朋友。生活中的喜悅與哀愁就像佛南德斯信中提及的: 「要是沒人能傾吐,很多事就會忘記」,然而當未曾謀面的兩人對世外桃源不丹產生共同的嚮往後,佛南德斯終究是退縮了 。 「有時候搭錯車也會到對站」 佛南德斯從開頭的鬱鬱寡歡到每天等著便當的期待、嗅聞

魯小日和看電影:《人生剩利組 (BRAD'S STATUS) 》,你喜歡現在的自己嗎?

圖片
你快樂嗎?喜歡現在的自己嗎?滿意做過的人生選擇嗎? 夜裡若曾輾轉反側,試著為生活理出個頭緒,請帶著自己腦內的小劇場,欣賞這部又靜謐又嘈雜的 《人生剩利組 (BRAD'S STATUS) 》吧! 魯小近中年剛剛開始發掘「真正的自己」,過去不論做什麼都三分鐘熱度的我倒始終停留在「不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的階段。沒有積累過什麼,也就說不上放棄了什麼 。由於邊緣人志不在此,對於劇中主角盤點自己生活並與昔日同學相比的心境少了些體會與認同,覺得這終究是回歸到「了解自己」的根本問題 。不過主角寫實的腦內劇場仍是精彩,與自己及他人不斷的對話最終為自己帶來平靜, 《人生剩利組 (BRAD'S STATUS) 》看來為 每個人的人生都說了些什麼,直白卻又隱約, 細膩 直指人心深處 。 自躺在自家舒適的床上翻來覆去無法成眠為起點至同樣安靜的夜晚躺在波士頓的旅館床上告終 。 布萊德在帶著兒子由加州飛往波士頓進行大學申請面談的前一晚失眠了,各種思緒湧上心頭 。 大學時代的朋友如今早已晉身人生勝利組:好萊塢大導演、基金公司創始人 、早早退休的科技企業家 、以及曾任職白宮的政治專家暨暢銷書作家 。與他們相比覺得自己人生陷入停滯的布萊德開始質疑生活種種 : 自己經營的非營利事業沒有顯著的成就,唯一的員工為了賺大錢求去;住在沙加緬度,身邊來往的人多是普通中產階級的凡夫俗子 ;容易滿足的妻子也許正是阻礙自己發展的原因⋯⋯。 一路上常陷入長思的布萊德驚喜於兒子在音樂方面的長才將可助其進入最高學府,因此當過程出錯,沒有更好方法的他只好求助於大學舊友 。之前總是透過社群媒體與報章雜誌注意這些朋友的布萊德透過退休現在夏威夷享樂的比利聯絡上事業有成的克雷格,雖然如願替兒子重新安排了大學面談,卻發現自己已不在當年好友的生活圈名單中,失落的情緒加上持續對他人成功富裕人生的想像,讓他更加厭世。與兒子樂團友人及未來可能的學姊安娜亞的對談是電影中極大的對照,安娜亞崇敬他的職業,對曾任教於學校的克雷格流露不屑。看著年輕充滿抱負的安娜亞,彷彿看到往日仍熱愛世界的自己的布萊德終究忍不住澆下一盆冷水 。 藉由不同世代的對話,可以感覺初生之犢的無畏理想與走過大半輩子想法消極的兩人價值觀上的激烈碰撞,無關是非對錯,只是立場不同 。布萊德對生活的埋怨在安娜亞看來只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碎嘴,而安娜亞改變

魯小日和看電影:《生存家族》,學著活下去

圖片
看完《生存家族》後那種混合震撼與擔憂的強大後座力至少持續了 一兩個星期,並且正揉合 懶散 魯小「好像該做些什麼」的掙扎緩緩發酵。當生活所需的資源早成為一種理所當然卻於一夜之間徹底消失,被豢養於都市的我們該如何自處? 《生存家族》描述一個東京平凡四口之家遭遇全國性的電力消失危機後一路努力求生的故事。看似嚴峻的生存大考驗狀況百出卻也幽默引人發噱,內容發展彷彿腦中想像成真似的警惕著觀眾而又夾帶荒謬喜感 。電影 天馬行空但也緊貼現實可能,觀影後的不散餘韻與隨之而來的些微焦慮與反省,難能可貴也相當值得推薦。 若有一天我們同樣面臨全面停電與各種停擺,離恢復日常貌似遙遙無期,生活將會變成何種樣貌?入夜燈火通明,週間平常的一天 : 兢兢業業的上班族爸爸下班後回到家就著電視吃起晚餐;雖是主婦對遠從鹿兒島寄來的父親愛心漁獲與有機蔬菜仍面露難色的媽媽 ; 挑食沒禮貌的高中女兒和頭戴耳機手抓速食回家就鑽進房間的大學兒子 ;一個沒有什麼互動的疏離家庭。一早醒來發現時鐘不動、手機沒電 、所有 電力消失,匆忙趕著上班上學時驚覺電車停駛,所有交通停擺。就像停電時一般人的反應是等著電力恢復,一家人就著燭火吃晚飯,一切照常只是缺水缺電 。接著一切回歸原始,公司與學校等機關關閉,民眾攜家帶眷陸續離開住所,缺乏必需物資的情況使生活開始陷入緊張,一家人決定搭機前往鹿兒島的媽媽老家。不意外的是機場同樣停止運作,他們只好騎著自行車上路⋯⋯ 。 幾乎所有人都在前往可能有生活資源的地區。蠟燭、火柴、卡式瓦斯爐、罐頭、調理包 、礦泉水 ,停電幾日時還有些許物資可以使用,接著物價飛漲,再後來即便名錶與豪華跑車也換不到一粒米。四口之家的媽媽憑藉著主婦的生活智慧替家人取得飲用水與白米,一家人根據路人情報決定先前往大阪一探究竟 。隨著時間過去,吃頓飽飯與喝口乾淨的水已成為眼前最大的難題 。僅能以電瓶水與貓罐頭果腹的一家人狼狽前進時在途中偶遇簡直是「對照組」的另一家人 。 一身專業單車打扮的四人正在輕便遮雨棚下吃東西兼玩牌聊天,傳授了許多野外求生知識的 「 專業四口之家 」 決定享受現狀,一派輕鬆的與他們告別 。而又餓又渴的主角一家人終於在到達大阪且發現狀況與東京無異後情緒潰堤,將矛頭指向總是出一張嘴又愛面子愛耍威嚴的爸爸身上。別無他法只能離開城市繼續移動的他們終於在鄉間遇上救星,一位獨居的爺爺以幫忙農事為交換留

魯小日和看電影:《南極料理人》,擊敗極光的那碗拉麵

圖片
IMDb IMDb 和位於極北芬蘭、色調溫暖 、 全由女性掌舵的《海鷗食堂》彷彿有趣的對比,《南極料理人》敘述8位探險隊員單身赴任至南極基地進行研究工作 、 皆為男性、場景除了基地則一片冰天雪地。與女性的柔和細膩相比, 《南極料理人》中男性的大而化之及到後期的不修邊幅,替本片帶來一種隨興魅力 。 室外平均氣溫為零下54度,連細菌都無法存活。出外需全副武裝避寒,其餘時間只能待在小小的基地 。 一整年幾近與世隔絕的日子, 除了志在研究觀測的科學家外,不見得是其他成員嚮往的生活 ,也許也因此幾位大叔們的膳食成了這部電影最吸引人的風景 。 改編自日本南極觀測站專任廚師所著散文集 ,全片在日本北海道拍攝的 《南極料理人》,敘述代替同仁被派往南極的西村淳,在生活條件嚴苛的圓頂富士基地,負責照料其他7位隊員的日常飲食 。這個由科學家、氣象學家 、 支援研究生 、醫師 、通訊員 、汽車維修員和廚師 所組成的團隊將在南極共同生活超過一年,在平淡的日子裡各種趣事橫生 。電影對各自的工作僅是帶過,故事著重在個性各異的8個人生活中的互動以及西村烹煮出的美味料理 。 雖生活在 物資不豐富的 嚴寒地帶,但不代表飲食只能馬虎 。電影開始不久即端上豐盛的日式定食,伴以圍坐一桌正狼吞虎嚥的全員背景簡介 。然後是日常生活的展開:穿著各式睡衣的眾人 魚貫 步出小臥房梳洗,接著每日固定的健康早操,各人行程報告及熱氣蒸騰的日式早飯則緊隨其後,跟著眾人各自開始一天的工作 。隊員們著裝離開基地後,西村也開始自己的一日 :著手整理食材及準備午餐 。在這裡,總是讓我垂涎的手捏飯糰出現了!無怪乎聽到廣播的隊員們個個奮力往屋子裡衝,外頭的酷寒被飯糰及 熱騰騰的豬肉湯阻絕,食指大動的眾人連說話都顧不上。 IMDb IMDb IMDb 步調雖慢, 奇妙的趣味 圍繞著美食流瀉而出。頂著霜雪辛苦造水的大家硬是不聽專業的勸告,逼著西村油炸伊勢大龍蝦,上桌時個個傻眼;電影中最年輕的研究生隊員雖然試著以昂貴的付費電話維繫感情,仍敵不過分隔兩地的無奈,被甩的他一度躺在冰天雪地中流淚,最後卻也令人莞爾的搭訕起電話撥接員;樂於被派至極地的醫生悠然自得的騎著腳踏車鍛鍊,誓言回日本後參加鐵人三項運動比賽 ;老在半夜偷吃麵條還嫌怎麼煮都留有麵芯的氣象學家和通訊員,渾然不知

魯小日和看電影:《海鷗食堂》,只是不去做不想要做的事情而已

圖片
這兩週忙著安置初到家中的兩隻小貓並將他們與老貓隔離。小貓們雖然活力十足,卻接連各種需要就醫餵藥的身體問題 。 瑣碎雜務加上對老貓適應的特別注意,可以說同屋簷下的大家都正學著習慣生活中的巨大改變 。雨後濕熱、冷氣全室開放的這個下午,老貓佔據臥房枕頭酣睡,兩隻小的在隔壁房間追逐跑 跳時而衝撞,我則在起居室窗邊播著《海鷗食堂》,放空。 在各式情境下各種放空是我的強項,因此絕不代表電影乏味。 相反的, 《海鷗食堂》是部舒服又令人心曠神怡的電影,這些年來自己時常反覆回味 。先前忽略的隨附幕後花絮,也為這次觀影平添不少樂趣 。 《海鷗食堂》是首度全片於北歐芬蘭取景的日本電影 ,不同於聖誕老人與極光的冬季雪地印象,電影在可以盡情享受陽光的舒適夏季拍攝完成 。 片中的主要場景「海鷗食堂」原先是一家咖啡店,提供傳統芬蘭料理及手工麵包 。 花絮帶著觀眾漫步赫爾辛基:地鐵站旁及碼頭邊的果菜、魚市場;40分鐘車程的國家公園,除了湖泊與森林外,夏秋兩季森林中盛產莓果和菇類,而法律規定這些野生菇果是可以採摘的 ;拍攝森林場景時,芬蘭當地工作人員帶著大家在景色優美的湖邊享用午餐,伴著湖光水色享受工作之餘的閒暇 ;市區小巷弄間的別緻咖啡館 ;風格洗鍊的特色店鋪 ;於西元1928年開幕的芬蘭最古老的游泳池,在歷史悠久的建築物裡游泳外也能享受芬蘭浴,徹底放鬆 ;著名設計品牌的餐具和傢俱也是本片的看點之一,日式家庭料理與歐風餐廚具間巧妙的 融合令人食指大動。看到這裡,想起 《電影食堂》這本可愛的食譜書,將料理設計師飯島奈美的專欄集結成冊,書中包含她親自設計的電影料理及經典電影餐桌美食的重現 。而 《海鷗食堂》是飯島奈美以料理設計師的身分參與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據說她做的美味飯糰經常在開拍前就被偷偷吃掉了,拍戲前才發現沒有重要道具,只好重新製作 。根本烹飪苦手只是愛翻看圖片的我再次手癢,按下她另外三本食譜書的購買鍵⋯⋯。 幕後花絮引領觀眾接著遊覽赫爾辛基的鄰近島嶼與古蹟,島上對著海洋發呆的人、帶著紅酒野餐的人、享受戶外活動與陽光的人 ⋯⋯ ,悠然閒適兼之寫意自在,真的是樂活人生。是吧,「執著堅強的樂活人生」是我感覺到的電影核心價值。故事簡單並帶著一種隨遇而安:遠走芬蘭赫爾辛基的日本女性幸惠開了一間日式食堂,冷清的店裡雖有不少路人進門,卻總是無法吸引客人入內用餐。幸惠陸續結識了同

魯小日和看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 (The Way We Are) 》

圖片
《天水圍的日與夜》當時和 《天水圍的夜與霧》是一前一後接力看完的。同樣出自名導之手、同樣發生在被視為香港「悲情城市」的新界天水圍 、同樣餘韻繚繞且後座力強大。不同的是這是兩個風格迥異的故事 。 《天水圍的夜與霧》改編自曾轟動當地社會的一樁家庭滅門慘案,沈重又揪心的真實悲劇使得觀影完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往後電影細節漸漸自腦海中淡去,留下了回憶時不消散的悲愴與感傷 。幸而總有 《天水圍的日與夜》相伴,故事被恬淡的氛圍包裹著,平凡踏實的生活扣著絲絲溫暖,讓人相信這或許才是天水圍的日常。 比起故事, 《天水圍的日與夜》 更像是一段生活紀實,情節簡單。清早母親出門上班,在超級市場負責果蔬販賣的她工作認真,兒子張家安則是在中學讀書的應屆會考生,暑假期間多半自己在家度過,兩人相依為命,時常在張母下班後在家共享簡單晚餐。同一幢大廈剛搬來的獨居婆婆後來也在超級市場找到工作,與熱心助人的張母逐漸熟識,成為好友。沒有事先查過劇透的我記得當時剛看完另一部香港電影 《圍城》,內容講述成長於天水圍的一群邊緣青少年於暴力、菸酒 、 賭博 、 毒品的世界中迷失自我的黑暗故事 。因此 看 《天水圍的日與夜》 時,忍不住在生活化的情節與演出中時時猜測接下來是不是輪到兒子開始大爆走⋯⋯。沒有,沒有任何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我卻買下電影DVD,想到就重溫,尤其不會錯過片中母子兩人吃飯的場景 。 當然不是 《金玉滿堂》的滿漢全席或 《飲食男女》 的星期日晚餐,不是 《無間道II》心懷鬼胎的大佬打邊爐, 更不是 《悲情城市》最後「剩下的他們還是在吃飯」的結尾。 《天水圍的日與夜》張母與兒子晚餐桌上多是簡單的兩樣家常菜,兩人 每天吃著飯,幾句閒話家常,生活平靜安穩的持續著:這日晚餐母親向兒子問起住院的外婆情形如何;另一日晚餐兒子略略提起今天參加了無趣的團契活動 ; 有一日晚飯的美味大冬菇,是獨居婆婆為了感謝兩人替她搬運 、 安裝電視與替換燈泡而堅持送的禮物 ;再一日晚飯母親提到要陪獨居婆婆去沙田探親,帶出婆婆的女兒已過世,前女婿帶著孫子與後來的妻子一起生活的背景 ;片尾 則是 中秋節的晚上母子兩人和獨居婆婆一起過節,晚餐後分食文旦的場景 。 平實道來如流水帳,細膩不應細數,適合配杯茶靜靜品味 。撐起整部片主軸的張母十四歲便出社會當學徒,賺錢供兩個弟弟陸續完成學業,住院的外婆對著探望的家安心疼說她

魯小日和讀閒書:《趁熱品嚐》,圓圓的切蒲英

圖片
正處於夏日浮躁,雖然外頭是風大的晴天。 望向窗外的大片湛藍與棉白,腦中浮現井之頭五郎坐在倉庫前揮汗啃西瓜的畫面。於是備好冰涼西瓜與雪鹽, 不多言 。 讀不完長篇的季節,食慾不減, 《趁熱品嚐》於是上桌 ,不同的風景 ,恰好的篇幅,是種四季皆宜的美味 。 沒有讀過作者先前的《蝸牛食堂》。一旦先看過改編電影,很容易因為對電影本身的喜惡及角色代入感太強烈而放棄閱讀小說 。 《趁熱品嚐》單純的多,七段故事佐以七道美食,猶自咀嚼箇中餘韻時,已訴盡人生 。 想必是言不及義的一天,就任性一回,用一盤西瓜的時間絮叨一篇。 外婆的刨冰 失智的外婆「像個公主,君臨只有一個人住的城堡。城堡四周荊棘樹籬圍繞,外人不易侵入 。」身邊除了其他「同樣境遇的國王與公主」,只剩媽媽與真由。外婆拒絕進食,望向富士山的同時似乎身體也產生變化 。真由想起幾年前一家人仍一齊住在小城時,在向日葵盛開的時節所享用的刨冰,帶著保冷箱跨上腳踏車,往刨冰店直奔而去⋯ 。 爸爸的紅燒肉飯 外表骯髒的中華餐館實際上充滿活力,飄著誘人食物香味 。男友的爸爸生前是個講究的老饕,而這間從小吃到大的餐館說起來是他爸爸光顧最多次的店 。先來瓶啤酒,接著燒賣 、 魚翅湯 、 紅燒肉飯接連上桌,無一不美味 。尤其紅燒肉飯,肉燉得軟嫩通透,特別好吃 。交往半年 、 同公司的男友即將遠調加拿大,心中仍懷著過往傷痛的她,撐著飽肚聽男友提起爸爸的遺囑 ⋯。 再會、 松茸 去年春初櫻花盛開時與他第一次造訪這家旅館,來過能登多次的兩人對旅館的高品質接待和絕佳食物印象深刻 。早早約好為她慶生的再次能登之旅,正值松茸的季節 。晚餐要了燙清酒,酥炸松茸的馥郁香氣在口中散開,白肉生魚片 、味噌烤甘鯛魚頭 、沾蛋汁吃的壽喜燒 、豆腐湯泡飯 、鮮梨 。一覺睡醒後泡個澡,早餐是松茸飯 。以澆上土瓶蒸的湯當茶泡飯收尾,是她四十年人生中最棒的一頓早餐。換上西裝的他要先離開旅館,同時離開與她共度的人生⋯。 小呼的味噌湯 媽媽離開這個世界已經二十年,從知道自己舊病復發之後,她開始教上幼稚園的小呼開動洗衣機、清掃廁所、用普通鍋子煮飯,接著煮味噌湯 。煮味噌湯不像煮飯那樣簡單,花了一年的時間,幼稚園大班的小呼終於可以獨自從處理小魚乾開始,煮出味道恰到好處的味噌湯 。與爸爸相依為命多年的小呼要結婚了,「小呼出嫁以前,每天要幫爸爸煮味噌湯

魯小日和看電影:輕輕咬下生活的滿足,《幸福的麵包》

圖片
接連看完兩部懸疑片:《彗星來的那一夜 (Coherence) 》和 《汪洋血迷宮 (Triangle) 》,都是需要回頭重看的推薦佳作 。追完燒腦片後的精神不濟則以 《幸福的麵包》振作排解 。對麵包談不上多喜愛的我幾年前看過開頭 , 前些日子突然又想起這部不知為何沒看完的電影 。 這回不但發現 《幸福的麵包》強大的小確幸療效 ,彷彿也聞得到電影中剛出爐的麵包撲鼻而來的香氣 。 電影 隨著不疾不徐的節奏展開, 畫面柔和溫暖。湖光水色邊的木屋、烤爐 、 綠草 、天鵝 、藍天 、小羊 、 和夜晚高掛湖上的一彎橙黃明月,閒適步調 使觀影人完全放鬆其中 。木屋是一間叫做mani的咖啡館兼民宿,女主人烹煮咖啡及季節料理,男主人每日手工製作新鮮麵包 。推門進屋是全室光亮與充滿巧思的佈置,大量的木製傢俱與大片窗外的山水景致令人舒心 。滿溢咖啡香與麵包香的cafe mani取自在東京生活已身心俱疲的女主人的繪本 《月亮與瑪尼》,始終在尋找自己的瑪尼的她跟著伴侶移居到遠離城市的北海道月浦,在洞爺湖畔開啟另一段人生 。從夏季到 冬季, 幾組客人在 cafe mani分享了熱騰騰的麵包與香熱咖啡,重新找回人生的愛與各種可能,隔年春天到來,找到心中瑪尼的女主人也迎來新的生命。 是否緊張的生活與壓抑的民族性需要出口使然,相關主題的日本療癒電影總是能透過食物傳達幸福感,哀傷與遺憾的故事背景也因細膩詩意的敘事與豐富明亮的色彩而顯得和緩。 《幸福的麵包》畫面精緻且色彩乾淨,是一部看了很舒服的電影 。在這個充滿田園童話的氛圍中,總是令世人終日追逐並為之煩憂的金錢僅出現在「每當有好事發生,即往罐中存下零錢」的美好意境裡。磨好的手沖咖啡順著濾布滴下 、切開 剛出爐的麵包散發的熱氣、窗外露台上站著小羊正望向緩緩駛近的巴士 ⋯,溫柔療癒的片段多不勝數。 番茄麵包佐紅酒和 插上生日蠟燭的特製咕咕洛夫,兩個年輕人的生命在此交會並一同前行;以秋天的栗子麵包為起點,單親爸爸與幼小的女兒啜著 濃醇的南瓜濃湯,小手重新牽起曾疏遠的大手 ; 老夫婦在 大雪紛飛的寒冬夜重訪舊地,妻子久病又在地震中失去愛女,厭世的兩人卻因為一個簡單的紅豆麵包恢復精神,重新燃起對明日的希望,最終老丈夫陪著妻子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不論帶著什麼樣的過往傷痛,「分享」使彼此心意相通。咖啡館的客人們帶著滿足的笑容分食麵包,好似正從中得

魯小日和看電影:喵力四射,《愛貓之城 (Kedi) 》

圖片
「在現今被稱為伊斯坦堡的地方,貓,已經住了數千年之久。他們見證帝國的興衰與城市的起落。雖然有很多人照顧他們,但他們沒有主人。無論你喜歡、討厭,或無視他們,他們都是生命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不敢說自己是愛貓人士,家中剛好有隻肥貓。買下《愛貓之城 (Kedi) 》DVD算是逛書店的意外收穫之一。在此之前對土耳其伊斯坦堡(Istanbul)的印象皆與貓無關。這部足以融化人心的紀錄片不僅滿是穿梭在伊斯坦堡街頭巷尾的街貓,他們個性各異,雖非家貓卻也不是野貓,以獨特的姿態與城市居民同棲共存;觀眾在鏡頭的帶領下更進一步認識這座古都的日常風貌,以及感動於街貓生活的自在與居民戮力守護貓咪的動人溫暖。 《愛貓之城》Kedi 官方預告 「在伊斯坦堡,貓不只是貓,在這裡,貓體現了這個城市難以形容的混亂、文化以及獨特性,這就是伊斯坦堡的精華之處。如果貓消失了,伊斯坦堡也會失去一部分的靈魂。」影片從伊斯坦堡街景空拍及隨處可見的貓開始,主要角色是7隻街貓,他們自由的來去:跟戶外咖啡桌旁的客人討食、挑選自己喜愛習慣的人類相處、享受梳毛的服務、肩負滅鼠的重任、屋頂巡查、偷魚打架、在市場交際、在店內喝奶、與其他貓對話示威、彬彬有禮只用爪子抓窗示意肚餓⋯。人們司空見慣的與貓共享生活空間,造就了伊斯坦堡特殊的文化風情。 「把街貓當成麻煩,再處理掉這些『麻煩』,聽起來再簡單不過,但我們為何不試著,再次一起生活,說不定在試著解決他們的問題時,我們也能解決自己的問題。我甚至相信這能讓我們找回失去已久的幽默感,並且重新喚起我們對生命的熱情。」人行道上貓飼料與供貓喝水的碗盆、愛心人士搭建的避寒貓屋,這座城市的人們努力提供數以萬計的街貓一個和諧共處的生活空間。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居民們一邊工作或餵貓時娓娓道來的經驗分享,包括有人多年前精神出狀況後開始照顧貓,從中獲得力量因而恢復健康的故事。看到這裡回憶起一個很有智慧的長者曾告訴我,「試著別將焦點全部放在自己身上,多關心他人,會有意想不到的正面回饋⋯。」 對喜愛貓的人而言,這部電影無須贅言,光是鏡頭下各種姿態和特寫的貓就讓人捨不得移開視線。聽著人們訴說自己與貓的相遇和相處,各種奇妙的緣分和對貓的細微觀察,以及覺得自己有照顧貓的責任,可以感覺被療癒被寵愛的其實是人們自己。「人對動物的愛是很特別的,不愛動物的人,也不懂得愛人。」從貓的身上,

魯小日和看電影:《Where The Heart Is》,靜靜的療癒

圖片
收集的DVD中,大家各司其職。有的負責陪吃飯 ,有的充當背景聲,還有的幫忙修復不美麗的心情 。 《Where The Heart Is》是多年來偶爾還是會重溫、被自己歸類為療癒型的一部電影。改編自1995年出版的同名小說,2000年在美國上映的 《 Where The Heart Is》 已是距今18年前的作品。 20多歲時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很簡單:「這女孩把自己的人生搞成這樣仍能獲得幸福,我的煩惱根本微不足道。」30好幾的現在重看時漸漸有更多細微的感觸與想法 。 未婚懷孕的17歲少女 Novalee Nation在與男友前往加州開展新生活的途中被拋棄在奧克拉荷馬州一小鎮上的Wal-Mart大賣場,大腹便便的她身上僅有5.55美元與一台拍立得相機,只好偷偷住在賣場中直至誕下女兒,並就此在鎮上展開新的人生 。鎮上的人對Novalee與女兒伸出援手,在這裡她得以安身立命,有了住所與工作、親人與朋友 、並找到人生志趣與伴侶。 劇照來源: IMDb 電影中年輕的Novalee來自失能家庭,5歲時母親即拋下她離開。也許是顛沛流離的生活所致,渴望愛與溫暖的她在與男友駕車前往加州的途中描繪著在將來的住所前,坐在有著大陽傘的桌邊喝著巧克力牛乳,與寶寶一同看夕陽的夢想生活。善良而單純的她第一次「實現願望」卻是在 Wal-Mart大賣場 。 被男友拋下的她在賣場住了幾個星期直到分娩 。醒來已在醫院的 Novalee與照顧她的Lexie Coop成為好友,年紀輕輕的Lexie原來已是四個孩子的母親,同樣年輕懷孕的Lexie孩子一個接一個生,開朗的她在醫院對著Novalee說的一段話不禁令人莞爾:「⋯從我15歲懷孕後就沒停過,我想幫孩子找個爸爸,卻只得到另一個孩子,所以想幫他們兩個都找個爸爸,結果就這樣繼續下去⋯,我想我一開始就搞錯方向了 。」 Novalee的母親從「賣場寶寶」 新聞中得知消息趕至醫院,在承諾要來接她與寶寶出院並拿走她的慰問金後再度人間蒸發,來接她的是先前曾送她一株七葉樹的女修士Thelma 'Sister' Husband 。 往後Novalee在賣場工作,學習攝影,並與當時是圖書館管理員的Forney發展出一段真摯的戀情。在家園遭受龍捲風侵襲後同時失去與她情同母女的女修士、住所、以及賣場工作,已準備要離開小

魯小日和書遊趣:初訪沖繩《全日本最小書店URARA》

圖片
サツちゃん,日本童謠。第二段歌詞中提到:「小幸最喜歡吃香蕉,真的很喜歡喔。可是小幸還太小,只吃得完半條香蕉,真可憐啊,小幸。」 《全日本最小書店URARA》 沖繩的沙灘 與 海水 、陽光與度假風情 ,推薦,但不是今天要分享的主題。猶記得前些日子 《旅行與讀書》 中作者自謙為相信凡事都可從書中找到答案的書呆子,我想我構得上是另類書呆子( 看得少但愛買書的呆子) , 旅行時也很享受選本書作陪的樂趣。這次 出遊前回到書店買下之前略略瀏覽過的 《全日本最小書店URARA》,決定旅伴與必走行程一舉兩得 。 初次的沖繩行時間有限,又是與長輩同遊,發懶睡到自然醒和更多在海灘陽傘下的放空耍廢只能留待下回 。但仍有幾個深夜與午前的空檔可以自在蜷臥飯店房間的陽台躺椅中,或月光下海潮聲中的啤酒與洋芋片、或和煦日照伴隨涼風拂面的紅茶及閱讀時光 。邊讀邊想像安排在旅程的尾聲造訪的這家書店是什麼模樣 ? 不諳日文照樣購書(多是照片精美的食譜書或雜誌⋯)的我會注意到怎樣的書或有趣的紀念品?「這本書,即將前往未知的某處 。拿起它翻閱的人當中,應該會有不知道我的店,或是沒來過沖繩的人 。這本書會在哪裡、遇見怎樣的人,我非常期待。」將帶著書特意走訪的我,看著這段話思索著。 URARA書店位在那霸市區的第一牧志公設市場,走進三個人就擠滿的三坪大二手書店賣的幾乎都是和沖繩有關的書籍 。店主曾任職日本知名大型連鎖書店,後來因該書店南進沖繩創店而主動請調至那霸分店,過了兩年因緣際會承接了這間市場中的小書店 。 《全日本最小書店URARA》是繼 《一個人開書店》後,店主 的第二本著作,分享關於書、關於書店的種種。書中提到曾有朋友羨慕她開店的勇氣,對於先前從未有開店想法、經歷過薪水穩定且 工時固定卻內心不時感到苦悶的職涯的店主而言, 更重要的是信念。「當你遇到一個讓你產生信念的地方,一切就開始了。」 雖然辛苦卻自由的二手書店,小小的空間擠滿書本及生活的點滴:向客人收購一本本各具特色的書、買下和沖繩相關的書 、 鎮店之寶等級的書、 新書與舊書不同的魅力 、細心整理書況後用鉛筆在最後一頁標下售價 、與在地店家合力製作導覽地圖 、參與店外的活動互相交流 、可能是一個月或有待十年後實現的客訂 、圖書之外的商品⋯。人來人往的市場走動著各種客人 : 到店詢書的常客、無意間發現這裡

魯小日和看電影:如果可能,《人生無限露營車 (The Leisure Seeker) 》

圖片
畫布一般,整片暖紫、橘黃色的夕陽下,老夫婦駕駛的露營車 "The Leisure Seeker"在公路上緩緩前進的畫面,是直至看完電影後還深印在腦海的美麗景致。 電影開頭焦急的弟弟發現年邁的父母開著露營車離家,急著聯絡姊姊。隨著故事的推展,談到喜愛的作家與其作品便滔滔不絕的父親其實患有失智症,而開朗健談的母親則已癌症末期 。夫婦兩人駕駛露營車一路南下欲往丈夫最愛的作家海明威故居前進,旅程中妻子以各種方式喚回 丈夫的記憶 ⋯ 。 即使所經之處風光明媚,兩人的互動也流露出相守多年的默契情誼,人生至此,種種不可逆的傷害,在片中瀰漫著無力與傷感 。面對記憶時好時壞的丈夫,妻子在其清醒時對談的欣喜,對比下一刻當他又陷入記憶漩渦時的無奈,情緒的衝突盡顯無遺 。天色暗下後妻子準備了一張張幻燈片,絮叨地提醒及追憶過往,望向丈夫的眼光 隨著夜色隱沒 。 面對年輕時神采飛揚的他如今 時常失禁,連自己怎麼走到今日的回憶也泰半消失,卻總是對妻子五十年前的初戀男友充滿敵意,她啼笑皆非。丈夫在滿頭白髮的牽手面前尋找著「有一頭金色長髮」的二十二歲妻子時,老妻步出露營車靜靜地靠著桌邊坐下,對著丈夫說她也在找自己的老公,他「迷人、英俊、又有涵養」 。一瞬間我想起電影 《明日的記憶》近尾聲時,丈夫望向終於找到他的妻子,卻已完全將眼前的她遺忘 。那麼 在抹去他人靈魂的疾病悲涼裡,在有時仍保有自己的丈夫陪伴下, 此刻肩靠著肩無語坐在桌邊的老夫婦仍是幸福的吧。 旅途持續著,一路上大小意外的發生、與兒女的通話、兒女彼此間的交談⋯,我們更了解這對夫妻不可分割的情感 。 對 自己的日益糊塗,丈夫是清楚的 。在另一個天黑後的幻燈片時光裡,他堅定的交代身邊罹病的妻子,最後該以什麼方式幫助他了結痛苦,兩人交握著手,微笑參雜著苦笑。一場令人莞爾的與妻子初戀情人見面的鬧劇之後,有天妻子不經意發現了丈夫多年前的秘密,大為光火的她最終選擇釋懷,與丈夫來到心念許久的海明威故居時,已隨時面臨生命的倒數計時 。 電影中夫婦倆路經一處海灘,海天一線碧色相連的美景令他們讚嘆仿若置身天堂。是吧,當生命的旅途已將告終,相伴數十寒暑的兩人仍在對方左右,已是經過多少的衝突與磨合 。 看著對方白髮漸生,不再青春甚至疾病纏身,又有多少人能以愛之名,攜手與共 ?面對轉眼到來的死亡與可能伴隨的折磨,我

魯小日和讀閒書:《旅行與讀書》的開卷有益與再三猶豫

圖片
這將是篇短文。 像灑在桌上的餅乾屑般零碎。 早先對作者的認識僅止於他的媒體出版與電商事業 。有天 從新聞得知其妻於旅途中猝逝的遺憾消息,略微搜尋了相關網路新聞 (在那個百無聊賴兼之昏昏欲睡的午後,另找到篇美食作家相關論述,多少驗證心中隱約的疑惑: 八卦清流,自行斟酌 ) 。 新近則是蝦皮與網家(PChome)的電商大戰。既然不是作者的粉絲,自然是想了解他將如何結合並闡述旅行與讀書兩種生活逸趣 。 書讀完了,對於是否要寫下這篇文章卻兀自猶豫 。作者當然是飽覽群書且行遍天下 。忙碌的生意人有著 文藝青年的靈魂,背起收著幾本旅遊指南的行囊,攜手契合旅伴踏上一次又一次的旅途,體會行者無疆的開闊 。這是一種徜徉人生志趣的浪漫,無庸置疑 。但作為讀者,不知怎的,直至撰文此刻都還無法給這本書一個底定評價 。開卷有益,書是值得一讀的 。 作者稱自己書呆子, 決定旅行的目的地與路線大部分是來自各種閱讀經驗,「與書相遇,說的則是自己的旅行 來歷。」 害怕滿檔固定的集體行程、恐懼既定觀光路線與特定地標;旅途中在書店尋寶並按圖索驥,品味隨書而來的驚喜或驚嚇 。因此這本敘述仔細的遊記充滿旅行與讀書的連結,饒富興味 。但或許作者自信人生歷練豐厚 ,本書帶著成果展示的意味,不論是分享行旅見聞或懷中讀物都帶著一種高度,閱讀 時不免感覺有種「知識份子的自我陶醉」氣息縈繞,似乎從封面呈現即可見端倪⋯ 。若如此,那麼根據作者自序中所提及本書已是經刪去三分之一內容的精簡版,倒有些可惜了 。若真是「一本旅人對過去的自己訴說的書」,喋喋不休又何妨。 對作者而言,旅行和讀書能讓人擁有超過一個人生 。「書呆子相信凡事書中都有答案,在旅行一事也不應有例外,所以他們通常會以一本書或幾本書做為旅行的依據,我當然也是這種人 。」作者對於所選書中描繪的世界「兌現」真實有不一的體認,細節有時有所出入,但多半有其助益 。可以說,我所欣賞及共鳴的並非 《旅行與讀書》中呈現的旅遊歷程,而是「讀書」作為一切美好可能的開端 。 而這也是猶豫後仍分享這本書的真正原因 。跟著書中以及「書中的書中」足跡在義大利佛羅倫斯與托斯卡尼品嚐牛肚三明治與各色美食,午後在廣場一角無所事事品酒放鬆;在瑞士因為指南敘述只需六小時腳程健行的麗景山色而開展一段驚險難忘、體力耗盡的攀走雪壁之路 ;印度之行遇見各種優雅的騙子與 無數高明的騙術

魯小日和讀閒書:《府城的美味時光——台南安閑園的飯桌》

圖片
「辛家廚房大小約十坪左右,地板和牆都貼了瓷磚。牆邊有兩座也貼著瓷磚的大柴爐,廚房四面是餐具架、櫥櫃,正中央是調理檯。厚厚的木製調理台本身也是大砧板,也是揉麵糰、做包子的擀麵檯,和傭人的餐桌。對辛永清來說,廚房宛如一個活生生的生物,在辛永清的『幫忙』還沒變成搗蛋之前,大人容許好奇心強的她,在廚房中到處探險。辛永清是在訪客絡繹不絕的辛家廚房中,耳濡目染學會烹飪的。『什錦滷蛋』就是代代相傳的辛家味之一。辛永清母親會在家裡大量製作,一天加熱幾次,可連吃兩、三天當點心。」 【什錦滷蛋】 材料:豬絞肉一公斤  雞腿肉兩片  蛋七 ~八顆  蔥一根  乾香菇五~六朵  醬油醃大蒜二個  酒半杯  醬油一杯半  味醂少許  泡開乾香菇的湯汁和水 雞腿肉抹鹽,切成一口大小,醃半天後燙過。 蛋煮熟,去殼。 蔥、醃大蒜切碎。乾香菇以溫水泡開,切成大方塊,泡過的水留著別丟。 以中式炒鍋熱油,爆蔥,直至呈金黃色。加入絞肉、乾香菇,炒熟。 準備厚湯鍋,將炒好的料鋪在鍋底約二~三公分,將蛋放入鍋中,並放入雞肉、切碎的大蒜。 平鋪上剩餘的炒料,加入酒、醬油、味醂,倒入泡香菇的湯汁和水,淹過鍋裡的東西。 沸騰後撈除浮渣,滾十分鐘後熄火。 待冷卻之後,撈除浮在上層的油,再加熱十~十二分鐘,冷卻之後去除油脂。這個程序重複數次,前後共慢慢燉煮一個小時。 跟著辛家菜譜做了一次「什錦滷蛋」 。 做菜常憑感覺的我:醬油跟酒比例可能不大對、豬絞肉的份量僅備三分之一 、 醬油醃大蒜以「醬油泡大蒜」便宜行事 、燉煮的時間不足 。成品上桌 味道倒還可以。可見這道菜若由辛永清的母親滷製,滋味該有多好 。 《府城的美味時光——台南安閑園的飯桌》作者辛永清一九三三年生於台南市,在家中排行老八,為府城士紳辛西淮的五女 。辛永清在台南安閑園這座佔地廣大 、綠意盎然的美麗莊園中度過了少女時光,於 二十二歲時結婚移居日本,離婚後帶著孩子以教授鋼琴與烹飪維生,後來成為知名中華料理研究家 。本書於一九八六年出版,原是為了日本讀者以日文書寫的安閑園散文集,二〇一〇年再版 。 而 台灣讀者則有幸於再版兩年後讀到這本以私房家傳菜餚串起的家族回憶史 。 《府城的美味時光——台南安閑園的飯桌》這本書不僅細膩記述當時安閑園的美食料理與大家族生活點滴 、府城望族的人情世故與交際 ,也保留一九三 〇 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