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8的文章

魯小日和看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 (The Way We Are) 》

圖片
《天水圍的日與夜》當時和 《天水圍的夜與霧》是一前一後接力看完的。同樣出自名導之手、同樣發生在被視為香港「悲情城市」的新界天水圍 、同樣餘韻繚繞且後座力強大。不同的是這是兩個風格迥異的故事 。 《天水圍的夜與霧》改編自曾轟動當地社會的一樁家庭滅門慘案,沈重又揪心的真實悲劇使得觀影完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往後電影細節漸漸自腦海中淡去,留下了回憶時不消散的悲愴與感傷 。幸而總有 《天水圍的日與夜》相伴,故事被恬淡的氛圍包裹著,平凡踏實的生活扣著絲絲溫暖,讓人相信這或許才是天水圍的日常。 比起故事, 《天水圍的日與夜》 更像是一段生活紀實,情節簡單。清早母親出門上班,在超級市場負責果蔬販賣的她工作認真,兒子張家安則是在中學讀書的應屆會考生,暑假期間多半自己在家度過,兩人相依為命,時常在張母下班後在家共享簡單晚餐。同一幢大廈剛搬來的獨居婆婆後來也在超級市場找到工作,與熱心助人的張母逐漸熟識,成為好友。沒有事先查過劇透的我記得當時剛看完另一部香港電影 《圍城》,內容講述成長於天水圍的一群邊緣青少年於暴力、菸酒 、 賭博 、 毒品的世界中迷失自我的黑暗故事 。因此 看 《天水圍的日與夜》 時,忍不住在生活化的情節與演出中時時猜測接下來是不是輪到兒子開始大爆走⋯⋯。沒有,沒有任何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我卻買下電影DVD,想到就重溫,尤其不會錯過片中母子兩人吃飯的場景 。 當然不是 《金玉滿堂》的滿漢全席或 《飲食男女》 的星期日晚餐,不是 《無間道II》心懷鬼胎的大佬打邊爐, 更不是 《悲情城市》最後「剩下的他們還是在吃飯」的結尾。 《天水圍的日與夜》張母與兒子晚餐桌上多是簡單的兩樣家常菜,兩人 每天吃著飯,幾句閒話家常,生活平靜安穩的持續著:這日晚餐母親向兒子問起住院的外婆情形如何;另一日晚餐兒子略略提起今天參加了無趣的團契活動 ; 有一日晚飯的美味大冬菇,是獨居婆婆為了感謝兩人替她搬運 、 安裝電視與替換燈泡而堅持送的禮物 ;再一日晚飯母親提到要陪獨居婆婆去沙田探親,帶出婆婆的女兒已過世,前女婿帶著孫子與後來的妻子一起生活的背景 ;片尾 則是 中秋節的晚上母子兩人和獨居婆婆一起過節,晚餐後分食文旦的場景 。 平實道來如流水帳,細膩不應細數,適合配杯茶靜靜品味 。撐起整部片主軸的張母十四歲便出社會當學徒,賺錢供兩個弟弟陸續完成學業,住院的外婆對著探望的家安心疼說她

魯小日和讀閒書:《趁熱品嚐》,圓圓的切蒲英

圖片
正處於夏日浮躁,雖然外頭是風大的晴天。 望向窗外的大片湛藍與棉白,腦中浮現井之頭五郎坐在倉庫前揮汗啃西瓜的畫面。於是備好冰涼西瓜與雪鹽, 不多言 。 讀不完長篇的季節,食慾不減, 《趁熱品嚐》於是上桌 ,不同的風景 ,恰好的篇幅,是種四季皆宜的美味 。 沒有讀過作者先前的《蝸牛食堂》。一旦先看過改編電影,很容易因為對電影本身的喜惡及角色代入感太強烈而放棄閱讀小說 。 《趁熱品嚐》單純的多,七段故事佐以七道美食,猶自咀嚼箇中餘韻時,已訴盡人生 。 想必是言不及義的一天,就任性一回,用一盤西瓜的時間絮叨一篇。 外婆的刨冰 失智的外婆「像個公主,君臨只有一個人住的城堡。城堡四周荊棘樹籬圍繞,外人不易侵入 。」身邊除了其他「同樣境遇的國王與公主」,只剩媽媽與真由。外婆拒絕進食,望向富士山的同時似乎身體也產生變化 。真由想起幾年前一家人仍一齊住在小城時,在向日葵盛開的時節所享用的刨冰,帶著保冷箱跨上腳踏車,往刨冰店直奔而去⋯ 。 爸爸的紅燒肉飯 外表骯髒的中華餐館實際上充滿活力,飄著誘人食物香味 。男友的爸爸生前是個講究的老饕,而這間從小吃到大的餐館說起來是他爸爸光顧最多次的店 。先來瓶啤酒,接著燒賣 、 魚翅湯 、 紅燒肉飯接連上桌,無一不美味 。尤其紅燒肉飯,肉燉得軟嫩通透,特別好吃 。交往半年 、 同公司的男友即將遠調加拿大,心中仍懷著過往傷痛的她,撐著飽肚聽男友提起爸爸的遺囑 ⋯。 再會、 松茸 去年春初櫻花盛開時與他第一次造訪這家旅館,來過能登多次的兩人對旅館的高品質接待和絕佳食物印象深刻 。早早約好為她慶生的再次能登之旅,正值松茸的季節 。晚餐要了燙清酒,酥炸松茸的馥郁香氣在口中散開,白肉生魚片 、味噌烤甘鯛魚頭 、沾蛋汁吃的壽喜燒 、豆腐湯泡飯 、鮮梨 。一覺睡醒後泡個澡,早餐是松茸飯 。以澆上土瓶蒸的湯當茶泡飯收尾,是她四十年人生中最棒的一頓早餐。換上西裝的他要先離開旅館,同時離開與她共度的人生⋯。 小呼的味噌湯 媽媽離開這個世界已經二十年,從知道自己舊病復發之後,她開始教上幼稚園的小呼開動洗衣機、清掃廁所、用普通鍋子煮飯,接著煮味噌湯 。煮味噌湯不像煮飯那樣簡單,花了一年的時間,幼稚園大班的小呼終於可以獨自從處理小魚乾開始,煮出味道恰到好處的味噌湯 。與爸爸相依為命多年的小呼要結婚了,「小呼出嫁以前,每天要幫爸爸煮味噌湯

魯小日和看電影:輕輕咬下生活的滿足,《幸福的麵包》

圖片
接連看完兩部懸疑片:《彗星來的那一夜 (Coherence) 》和 《汪洋血迷宮 (Triangle) 》,都是需要回頭重看的推薦佳作 。追完燒腦片後的精神不濟則以 《幸福的麵包》振作排解 。對麵包談不上多喜愛的我幾年前看過開頭 , 前些日子突然又想起這部不知為何沒看完的電影 。 這回不但發現 《幸福的麵包》強大的小確幸療效 ,彷彿也聞得到電影中剛出爐的麵包撲鼻而來的香氣 。 電影 隨著不疾不徐的節奏展開, 畫面柔和溫暖。湖光水色邊的木屋、烤爐 、 綠草 、天鵝 、藍天 、小羊 、 和夜晚高掛湖上的一彎橙黃明月,閒適步調 使觀影人完全放鬆其中 。木屋是一間叫做mani的咖啡館兼民宿,女主人烹煮咖啡及季節料理,男主人每日手工製作新鮮麵包 。推門進屋是全室光亮與充滿巧思的佈置,大量的木製傢俱與大片窗外的山水景致令人舒心 。滿溢咖啡香與麵包香的cafe mani取自在東京生活已身心俱疲的女主人的繪本 《月亮與瑪尼》,始終在尋找自己的瑪尼的她跟著伴侶移居到遠離城市的北海道月浦,在洞爺湖畔開啟另一段人生 。從夏季到 冬季, 幾組客人在 cafe mani分享了熱騰騰的麵包與香熱咖啡,重新找回人生的愛與各種可能,隔年春天到來,找到心中瑪尼的女主人也迎來新的生命。 是否緊張的生活與壓抑的民族性需要出口使然,相關主題的日本療癒電影總是能透過食物傳達幸福感,哀傷與遺憾的故事背景也因細膩詩意的敘事與豐富明亮的色彩而顯得和緩。 《幸福的麵包》畫面精緻且色彩乾淨,是一部看了很舒服的電影 。在這個充滿田園童話的氛圍中,總是令世人終日追逐並為之煩憂的金錢僅出現在「每當有好事發生,即往罐中存下零錢」的美好意境裡。磨好的手沖咖啡順著濾布滴下 、切開 剛出爐的麵包散發的熱氣、窗外露台上站著小羊正望向緩緩駛近的巴士 ⋯,溫柔療癒的片段多不勝數。 番茄麵包佐紅酒和 插上生日蠟燭的特製咕咕洛夫,兩個年輕人的生命在此交會並一同前行;以秋天的栗子麵包為起點,單親爸爸與幼小的女兒啜著 濃醇的南瓜濃湯,小手重新牽起曾疏遠的大手 ; 老夫婦在 大雪紛飛的寒冬夜重訪舊地,妻子久病又在地震中失去愛女,厭世的兩人卻因為一個簡單的紅豆麵包恢復精神,重新燃起對明日的希望,最終老丈夫陪著妻子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不論帶著什麼樣的過往傷痛,「分享」使彼此心意相通。咖啡館的客人們帶著滿足的笑容分食麵包,好似正從中得